前段時間互聯網沖浪的時候,發現了一個讓人裂開的帖子——有網友在長久沒清洗的電飯煲底部發現了蟑螂:
誰懂,自己之前每次也只洗電飯煲的內膽,以為這樣就挺干凈了……
很多人覺得電飯煲不用清洗,或者只簡單洗洗內膽就可以,但事實上,電飯煲的結構復雜,其中有很多藏污納垢的地方,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清洗,會滋生細菌和霉菌。加之電飯煲蒸汽式的烹飪方式,粘在其他位置上的臟東西也會順著開鍋后因蒸氣所產生的水滴污染食材。
所以,除了電飯煲內膽外,還有這些部分需要洗——噴氣口、可分離式頂蓋和密封膠圈、防溢水盒、底部加熱元件(電熱盤)等。
電飯煲的噴氣口經常有米湯溢出,留存在噴氣口中的米湯如果不及時清洗,會產生沙門氏菌屬、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菌以及一級致癌物黃曲霉菌等。這些細菌會隨著下一次使用電飯煲時回流進鍋內,污染食物,危害身體健康。
很多人喜歡用電飯煲燉肉做菜,噴氣口溢出的菜湯和油漬會制造更復雜的菌落環境,油污還可能堵塞噴氣口,如果是高壓電飯煲,這種情況甚至會引發爆炸。
現在很多品牌的電飯煲為了便于清洗,都設計了一個可分離式的蒸汽孔帽,這種分離式的結構在洗的時候將所有可以拆下來的部分(如孔帽、蒸汽孔膠圈)拆下來,洗凈擦干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蒸汽孔膠圈一般結構精巧、質地柔軟,拆卸時要小心損壞。
密封圈也是時常被大家忽略的衛生死角。密封圈內留存的米湯菜湯同樣會產生大量細菌霉菌,很多人掀開電飯煲密封圈后,會發現里邊藏著一層黑色的粘稠物質,這些污染物會隨著你下一次揭開鍋蓋時順著膠圈流下的蒸餾水流進鍋里,進而污染食物。
現在大多數品牌的電飯煲,密封膠圈都裝在可分離式頂蓋上,只要將其卸下來,將膠圈兩側翻開洗凈就可以。萬一是拆不下來的那種,用棉簽蘸取小蘇打和白醋擦拭,可以清除頑垢。
有的電飯煲還配有防止溢出的儲水盒,位置還很隱蔽,不洗的話也會發霉,有時候還會有蟑螂之類的蟲子順著儲水盒鉆到結構里,這就很可怕了。
盛飯時不小心掉落到內膽下方加熱原件周圍的食物殘渣、滴落的水和米湯,時間長了會導致電熱盤發黃變黑,形成厚厚的污垢,進而損害電飯煲性能,米飯煮不熟是小事,引發短路問題就大了。
用小毛刷蘸取小蘇打或專業清洗劑,順著電熱盤的紋路進行清潔,清潔完畢后用半干的軟布擦干凈。
需要注意的是,清潔電熱盤時務必要斷電,且不能浸水,不然可能會引發短路,沒準還會被電到。
除了這些之外,身處南方的小伙伴們,可能還要經?;我换?、觀察一下電飯煲外殼內部有沒異動,如果感覺有東西,或者有雜質從散熱口掉落,那可能就要拆開看看了……原因就不說了,你懂的。
電飯煲雖然使用方便,但如果使用不當,依然可能發生危險。除了在清洗加熱元件時不能浸水、必須斷電外,使用和清洗電飯煲,其實還有很多注意事項。
因為電飯煲本身具有保溫保濕功能,所以清洗電飯煲時,包括分離式頂蓋、內膽在內的所有可拆卸原件在清洗完成后,一定要晾干或用干凈軟布擦干后再進行安裝。
電飯煲在使用及清洗后,最好可以先將鍋蓋打開,在干凈通風的地方晾一段時間再蓋蓋子,不然潮濕的內部環境依然可能滋生細菌和霉菌。
電飯煲的保溫功能很好用,但使用后要記得拔掉電源,千萬不要開著保溫人走掉。鍋里的米飯酸掉是小事,產生火災隱患事就大了。
老式電飯煲的內膽一般是鋁合金或不銹鋼的,近年來精鐵、陶瓷和復合材質內膽變得更為常見。內膽涂層的材質相對更多,常見的涂層材質有特氟龍、陶晶、PEEK等,各有優缺點。
但無論哪種內膽,都盡量不要使用鋼絲球之類的堅硬材料刷洗,不然容易損壞涂層,造成有害物質泄露,涂層顆?;爝M食物,進而影響健康。如果發現內膽涂層破損,一定要及時更換。
電飯煲使用時,功率和產生熱量都比較大,如果碰上一些使用低質量線材、電熱盤的產品,容易引發短路甚至火災,十分危險。
影響電飯煲品質的因素除了電路元件外,還有內膽和頂蓋的材質。有些不法廠家以次充好,選擇不合規定的材料進行生產,容易出現開鍋味道大、使用有刺鼻氣味等情況,不利于健康。無論如何,選擇知名品牌和擁有良好口碑的產品,都可以更好地保證產品的安全和售后服務。
切記,高壓電飯煲也是高壓鍋,如果噴氣口被堵,幾分鐘內就會產生爆炸,十分危險。所以,千萬不要怕食物湯汁噴濺就往上蓋毛巾,也不要在使用過程中隨手把什么東西放在頂蓋上。使用這種電飯煲之前,要仔細閱讀說明書。
最后總結一下:
電飯煲必須洗,還要好好洗。洗后一定要晾干再蓋蓋子,時常觀察一下內膽、頂蓋的磨損情況,防止異物進入。最重要的是,電飯煲身為一個家用電器,使用和清潔時一定要注意安全用電,切記切記。
現在,趕緊去檢查一下你家的電飯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