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蟲是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早期定義的四害(蚊、蠅、鼠和臭蟲)之一,后來臭蟲少了,四害改為蚊、蠅、鼠和蟑螂。近年來,在建筑工地、賓館和學校偶可見到臭蟲。近幾個月,臭蟲席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引發民眾關注。
床虱是臭蟲的俗稱。人類最早發現臭蟲時,覺察其蟲體散發特殊酸臭味道,而得名臭蟲;人在睡著時被叮咬,發現臭蟲隱藏在床墊或與床有關的家具附近和墻壁縫隙,所以又名床虱和壁虱。
臭蟲的繁殖能力很強,產卵的數量取決于吸血量和環境溫濕度。吸飽血后成蟲的存活很久,可長達6個月。
臭蟲對人類的危害主要是吸血騷擾,到目前為止,沒有證據表明某種疾病是通過臭蟲傳播給人類的。臭蟲成蟲看上去比蚊子的體形大,吸食人類血液的量是蚊子的7倍。臭蟲吸血的過程其實很短,多數情況下只有在人晚上睡覺時才會被吸食,吸食時間在5~10分鐘。
人被臭蟲叮咬以后,絕大部分人的反應是不強烈的。被叮咬過的地方可能會出現瘙癢,只有不到5%的人,如老人、孩子可能會出現貧血,個別人可能會出現過敏、哮喘等疾病。但總體上來說,它的影響可能比蚊子還要小,所以不必太過恐慌。
此外,被叮咬后的部位可能會出現紅腫。有些人的感覺并不強烈,不需要過度處理,紅腫的地方過幾天會消失。如果感覺非常不舒服,比如有哮喘或其他過敏癥狀,還是建議及時就醫。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總是抓撓瘙癢吸血部位,可能會引起感染,這是對傷口二次傷害所帶來的問題。
有人類生活或活動的環境里,都可能有臭蟲的存在,比如床、抽屜、窗簾等各種家具和物品上有縫隙或空隙的地方,墻面上有縫隙的地方也可能有它們存在,旅館、宿舍也經常發現這類昆蟲。另外,火車、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上也可能有臭蟲的存在。
對于臭蟲來說,溫度是一個控制因素。但適宜臭蟲生存的適宜溫度范圍很大,對于溫帶臭蟲,它的存在從我國的黑龍江一直到云南,都有跡可循。熱帶臭蟲常見于我國的南方地區。近年的調查顯示,在長江以南區域,溫帶臭蟲和熱帶臭蟲同時存在。
對外來人員或外出歸隊人員的行李、家具等物品應該進行檢查;旅行或搬遷時,也要仔細檢查行李及舊家具,避免臭蟲的播散。如發現臭蟲,應及時采取有效處理措施,及時殺滅,防止臭蟲的若蟲、成蟲及卵帶入。
平時應重視環境衛生,保持干凈整潔,防止臭蟲孳生,提高環境質量,清除臭蟲的棲息場所。例如,房屋墻壁、地板等可供臭蟲隱匿和孳生的縫隙用石灰、水泥等塞縫并定期刷墻;經常洗曬衣物、被單、床單、蚊帳等;在夏季,可將床板、桌椅、席子等搬出屋外暴曬并經常翻動,使臭蟲無孳生棲息條件。
不斷敲擊床架、炕席、書櫥、褥墊等,將臭蟲從隱蔽處震下,然后殺死。藏匿在墻壁、天花板、地板縫隙中的臭蟲可以用長針、鐵絲等器具將其挑出,動作慢些,反復幾遍,以便徹底殺滅。
可用各種蒸汽發生器,蒸汽從噴頭的小孔噴出,以燙殺縫隙內的臭蟲和蟲卵。
在夏季,可以將衣服、床鋪、櫥柜等放在太陽光下曝曬幾小時,并定時進行翻動,使臭蟲因高溫曬死或爬出而被殺死。
將粉劑均勻地撒在地縫、床板、家具縫等處。該方法對臭蟲具有持久的殺滅效力,群眾易于接受,經濟簡便。
如果墻壁上有臭蟲時,最好在床板與墻壁接觸處也噴上藥物,這樣有利于臭蟲來回爬行時接觸藥,提高殺蟲效果。
噴殺藥物時需將房門、窗緊閉,一般整棟樓內同時進行,防止臭蟲逃逸。該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的特點,一次施藥后短時間內可殺死絕大部分成蟲和若蟲,適合于特殊場所應急事件中應用。為了保證效果,常需進行二次熏殺。
開展化學防治前,臭蟲密度監測和危害評估十分重要,特別是宿舍和賓館這些公共場所,處理多大面積,既不擴大,也不漏掉,沒有監測數據很難做到科學合理。
然而,許多地區的臭蟲已經對傳統殺蟲藥劑產生一定程度的抗性。因此,使用化學殺蟲劑來防治臭蟲也應因地制宜,選擇合理有效的殺蟲劑,以期達到最佳防治效果。